17评论

车的马力越大 是不是就意味着发热越猛?

01-29 11488 陈靖航  

我们经常能在媒体上听到这样的描述:XX车型搭载了XX发动机,动力输出强劲,以致于我们激烈驾驶后,发动机盖变得很热。我们都知道,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,它能发出的热量就越大。但一些例如S600、760Li这类同样有着巨大功率的车型,却不见得发动机有多热。那么,到底发动机的发热,是什么原因造成?


功率密度



举个例子:现在有两台车,一台车使用1.4T发动机,另外一台搭载一具2.4L的自吸机器。它们输出功率大致相同,现在让它们以同样强度进行一轮激烈驾驶,在停车后打开引擎盖,用温度计测量,明显我们会发现,1.4T的这台车,发动机机舱温度要高于2.4L的对手。这是为啥呢?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涡轮增压器很热,那我们不妨换一个对比:一台2.0L的高性能发动机,和一台3.2L的发动机,同样有着类似的输出,同样激烈驾驶后,排量更低的那台,发热量仍然较大。



在没涡轮的情况下,为啥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?这就涉及一个称为功率密度的东西。汽车发动机是一种内燃机,属于热机。热机的工作原理,都是通过在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从而输出动力。因此也就是说,拥有相同输出功率的两台发动机,无论大小体积,它产生的热能也是一样的(能量守恒定律)。


因此,当一台发动机在更小体积实现更高输出时,也就意味着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能会更高,这,就是发动机的功率密度。


高功率密度有啥优缺点?



现在的发动机发展趋势,就是寻求更高的功率密度。高功率密度首先就会带来更高的热效率(更低体积更高输出),更高效率直接带来油耗性能等各方面的改善。目前要实现高功率密度不外乎两种方式,一种比较简单,通过增压器直接提高功率密度。另外一种则较为复杂,在排量不变小,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把发动机体积缩小。



高功率密度固然好,但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,首先,散热需求更高;同时由于更高的功率密度,发动机各部件的强度也需要承受更高的考验,需要对发动机机械部件进行整体加强。而即使加强了部件,发动机本体的机械承受力还是要高于低功率密度型号,这可能导致发动机故障率增大,维护变得复杂,同时还对油品、润滑油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

因此,高功率密度其实是把双刃剑,我们也确实看到了,一些厂家为确保机械的稳妥,而不去使用高功率密度机型(换句话说就是还在用较大排量机型)。其实就普通民用车而言,过高的功率密度并没有非常迫切的需要,机械上的稳定才是民用车最需要的。

相关阅读
全部评论
快些跑
2016-02-08
肯定有人要说日本车比德国车好了,当走狗当出优越感了
欢声笑语
2016-02-08
兽,新年快乐。
任我行
2016-02-08
好文,受教!
真象
2016-02-08
排量才是王道,自吸我喜欢。
教授、你为什么不用同一种排量呢?比如:2.0L和2.0T、这两个为什么不比较一下呢?
8899
2016-02-07
咱兽兽真敬业啊! 顶顶顶
小箱子
2016-02-07
祝叫兽新年快乐
崔姓青年
2016-02-07
学习了……教授新年快乐
Dave
2016-02-07
春节首发
太阳
2016-02-07
自由光2.4的和2.0的比较哪个性价比高
司令
2016-02-07
RB26哇~暴力的好东西~
消失的trainee
2016-02-07
为什么日本民用车很少用涡轮增压来加大汽车的功率,他们喜欢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来制造汽车 不会像德国佬技术那么激进 所以故障率低,保守可靠的技术换来极低的故障率,要是玩涡轮 小日本不比欧洲 德国啥的差 甚至日本人玩涡轮比他们要早的多。
熊熊哥
2016-02-07
我也这样想的
新年快乐啊 叫兽
夜神月
2016-02-07
这就是小排量涡轮的弊端!小排量大动力必然寿命短!高功率自吸发动机也一样!凡事有利有弊~看你怎么选择了!!
烈酒
2016-02-07
就比如,大众的1.4T和1.4T高功率发动机烧机油
说的太好了。大排量也有省油的。后期也省钱。做小生意我选日系1.8。2.0.的就够用。
写评论